新闻中心/NEWS CENTER网站位置:首页 > 御业聚焦
国际视角下,探索国内城市公园的潜力与发展方向
作者:成都幸福御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 2024-03-25     129 次浏览

你知道什么是20分钟公园理论吗?近日网络上大火的20分钟公园理论,吸引无数年轻人离开被窝前往公园“充电”,然而这20分钟公园理论也并非是空穴来风。据近期一篇刊登在《国际环境健康研究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Research)的研究表示,每天在户外待上一小段时间能够让人更加快乐,即便是不做运动,只是每天到公园待上20分钟也能让状态更好。

公园作为城市人的闹中清净地,给人们密不透风的快节奏生活带来了一丝空隙,是人们重要的身心休憩地。不仅如此,公园在旅游业中也承担着重要角色,许多旅游计划清单中都会有……公园这个必备项目。如今我国很多发展较早的大城市已经走过了追求绿色开放空间覆盖率的公园城市建设1.0阶段。而到了公园城市建设2.0阶段,城市公园的打造就不能只追求有和多,而是要将重点从覆盖率转向魅力度。要满足人们对公园日益增长的需求就必须主动升级在标配之外延展更多个性化功能。沉浸式公园的打造是城市公园提质升级的重要依托,通过创意化的公园场景打造增强公园带给人们的体验感与沉浸感,提高公园吸引力与魅力指数,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公园的多元化需求。

本文关键词:景区提升,产业运营,城市空间设计




· 国外城市公园发展历程

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公园源于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的英国。文艺复兴至17世纪后,社会民主及平等思想迅速发展,西方各国原有皇家宫苑、私家花园开始不断向公众开放使用,宫苑、花园从私有到公共的角色转变,引领了城市公园的启蒙演变。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伦敦等工业城市极速扩张发展,使中世纪自发形成的宜人城市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公众生活苦不堪言。为解决公共环境危机及公众健康问题,让城市民众享受到乡村般的新鲜空气、温暖阳光,城市公园应运而生,从英国皇室贵族手中摇身一变成为平民百姓的休闲娱乐所。

城市公园不仅有效改善了公众健康及人居环境,缓解社会和生活焦虑情绪,还使英国公众重新找回失去的田园自然,在拥挤城市中享受乡村般的优美自然环境,满足了英国人的乡村情结及对美好生活的精神向往。此时的英国城市公园多采用自然风景式园林风格,以通透开敞的疏林草地、自然曲折的河流湖泊、蜿蜒起伏的园路为主要特征,讲究公园内外的自然环境融合,搭配精美艺术雕塑及自然风格构筑物,为民众提供游赏消遣、休憩散步、娱乐表演、体育运动、庆典集会等功能场地。英国城市公园运动及公共设施的发展,积极促进了19世纪中叶法国巴黎城市改扩建运动的兴建。

法国城市公园采用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与法国勒·诺特尔式规则式园林格局相结合的折中式园林风格,蜿蜒曲折流线型园路结合高低起伏的自然地形数据,配以视野开阔的洁净草坪、观赏孤植、装饰景物及湖泊瀑布等,给人强烈的视觉艺术感染力。优美宜人的城市公园自然景色,一方面为城市民众提供散步、健身、聚会、社交、娱乐、庆典的理想去处,创造乡村般新的生活方式,使其足不出市便可亲近自然享受到乡村生活如画般的优良品质;另一方面,以特殊方式调和城市与乡村、城市与自然的矛盾,有效解决城市公共环境及公共健康问题,促进法国社会各阶层的融合交流及文明进步。




受法国林荫大道及公共散步道网络的影响,美国城市公园路及公园系统逐渐发展形成整体性城市公园体系。公园平面形式更加灵活多变,设计构图讲究均衡和谐的视觉效果,空间布局与功能类型紧密结合,增加娱乐服务设施、儿童游乐设施、展览展示等多种服务功能,已初具城市综合公园基本特征;公园设计要素注重色彩、肌理、质感等视觉搭配,以创造“如画般”的艺术审美体验;公园交通系统人车分流,充分考虑公众使用的舒适性、可达性及安全性。城市公园已逐渐发展成为民众精神娱乐活动的中心,给民众日常生活带来自然景色的情感体验,引领民众轻松愉悦的新型生活方式,有效缓解日常精神压力。

· 国外城市公园发展案例

(一)新加坡:

系统化构建,分类别特色化运营

在经历1970年代公园人工美化与1990年代绿道网络(NParks)建设后,新加坡在仅仅728.6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已有 270公里绿道、350多座公园和 4个自然保护区。2000年后,新加坡开始转向发展创新经济,希望通过环境魅力的塑造,进一步吸引创新人才聚集,公园绿地的目标也从“好看"转向"好用"。

为了将“城市公园”变成“公园城市” ,新加坡将公园城市的商业运营在城市层面进行系统化构建。根据片区特征和不同公园主题进行特色化经营,比如在滨海湾公园内布置滨海酒吧街,在临近社区的公园内布置社区商业,在区域级公园组织各种文娱活动和自然课堂、在新加坡植物园这类专类公园内开发以胡姬花为主题的文创产品等等。




同时,新加坡国家公园管理局尝试与其他机构进行合作,赋予公园更多的城市意义,如与高等院校的卫生机构合作,研究改造成为治疗性社区花园,不仅提供治愈和镇定性功效的植物空间体验,还面向护理人员和市民提供环境康复知识的学习和培训课程。新加坡国家管理局通过全年推出艺术与文化、音乐与表演、园艺与自然、运动与健康等主题的公园活动,以此实现新加坡公园城市建设目标——打造“每一个人的公园”。

(二)日本:

协同合作,民商共创创新发展

宫下公园位于日本东京涩谷区,是该商业区为数不多的绿地,经过整改的公园成为“购物中心+屋顶公园”的新型多功能综合体,重获新生。四楼屋顶的“宫下公园”保留原有的户外公园功能,拥有一处长约一公里的绿化步道,人们可以在那里尽情伸展和放松。其中一大特色就是步道上方的拱状管道,下方种满了蔓藤植物,等过几个月就应该会慢慢覆盖管道,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绿色乘凉的空间。除了设置非常多的座椅之外,还有一间独特的星巴克咖啡馆。另外,建造了一座多功能沙滩排球场、滑板场、攀岩区等运动设施,成为都内闹区一道鲜见的风景。下面三层则是商业空间,一共有90间店家进驻,其中32个品牌为首店,9个品牌是首登日本。分为“北街区”和“南街区”,北街区是开放式区域,以时尚品牌为主;南街区则是室内时尚区域,进驻商店包括咖啡厅,餐厅及食品贩售店。二,三楼则有运动品牌及文化品牌等店家与“公园”概念做链接。一楼是一条室内美食小巷涩谷横丁,为顾客提供各式各样的日本当地美食。




宫下公园商业区位于城市热闹繁华,有世界知名的标志性十字路口,传达潮流青年文化的同时也积极展示着城市最精彩的夜生活。南町田Grandberry Park是结合旧车站改造,集车站+商业+公园一体化综合开发项目。开业12天,就突破100万人次,足以见得项目的受欢迎程度。通过用商业和公园围合车站的方式,首创性地打造了“站前田园商业综合体”替代”传统的站前广场”的新模式。当前城市公园已经成为影响生理和精神健康、社会和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

· 国外城市公园对我国城市公园发展启示

我国仍处于城市化进程中,且各区域发展阶段不同、发展速度不同,面临着建筑高密度、城市公共空间缺乏、环境污染等问题。纵观美国城市公园运动的发展和代表作品,结合对城市公园与公共健康的认知,总结出以下对我国公园建设发展的启示。


(一)贯穿公共健康思想

近些年我国经济虽高速发展,人口数量不断攀升,可国民的身体素质、心理承受能力持续下降,环境恶化、自然资源受损。为缓解国民身心健康、保护自然资源,应在城市公园建设过程中贯穿公共健康思想,从规划选址、分布类型、功能需求上更加满足社会健康而不是单一地通过运动器械来满足个体的生理健康。


(二)在整体规划下建设

在美国城市公园运动的影响下,为了加强建设符合公共健康下的城市公园,需要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明确地调整各类城市公园的建设指标。目前人们对公园的认知往往是单独的绿化场所、独立的活动区域,但是这样的公园对我国城市公园建设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转变思想,将建设城市公园转化为建设公共城市。


(三)满足不同的人群需求

美国城市公园运动的发展,告别了过去公园仅能满足单一阶级的需要,开始考虑人民大众对公园、绿地、景观的需求。因此,我国现状的城市公园建设中,既要考虑到人们休闲娱乐的需要,又要符合人类行为规律,单一性质的绿地是无法满足该需求的。故不仅要在近距离设立公共活动场所,还需在远距离建设一些多元化的城市公园,并增强各个城市公园之间的联系,实现规模化效应。


(四)建设不同类型的公园

城市公园建设应根据人们的需求,考虑公共健康,建设不同类型的公园,例如湿地公园、体育公园、文化公园、森林公园、古迹公园、纪念公园等。城市公园的建设不仅要能够保护公园类型的多样性,也要是能够为人们提供休憩、娱乐、保健的场所。

 

(五)创造近自然的城市公园

当代人们对城市公园的理解,更多的是要有绿树成荫的美丽景观和更加舒适的休息场地,但是绿化景观往往只能够体现氛围,并没有想象中的舒适及贴近人们日常所需。长远考虑,这种城市公园的作用却是更加深远的。

在城市更新中公园绿地的改造提升,主要是通过提升公园的开放度、可达性,构建新的服务场景,复合城市功能等,吸引更多“新”人群进入,进而激发城市的活力和动能。但要做到这些,仅仅依靠政府是不可能的,必须要在政府、民间力量、居民三方共同驱动下,永续的进行“以人为核心”的“场景重构”。

目前,国内的城市公园类更新项目,大到城市公园小到口袋公园,仍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空间的设计、绿化景观的美化为主,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公园管理与运营机制体系。因此在新的发展阶段,新一轮的城市公园更新中,期望在后期管理和运营方面更加精细化,不仅仅是为了空间的美好,更应注重场景的构建,从人的需求出发,在体验与沉浸中享受公园带来的美好,产生对城市的共鸣和归属感。通过人气的复苏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带动城市的产业经济发展。

联系我们 >
contanct us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东洪路666号·梵木创艺区·圣唐艺术中心 电话:028-8170-2026 18628138389(贾)、13438259951(高) 传真:028-8170-2026
关注我们 >
follow us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